污水处理厂进泥柱塞泵
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系统中,进泥柱塞泵是核心输送设备之一,主要用于将高浓度、高粘度、含一定杂质的污泥(如浓缩池污泥、调理后污泥)稳定输送至后续处理单元(如板框压滤机、带式脱水机、污泥消化罐等)。其核心优势在于对 “难输送介质” 的适应性强,能在高压下实现好的、稳定的流量控制,是解决污泥输送难题的关键设备。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
进泥柱塞泵基于 “柱塞往复运动” 实现污泥输送,本质是容积式泵的一种,具体流程可分为两个冲程:
吸入冲程
电机(或液压系统)驱动柱塞向后运动,泵腔容积扩大,形成负压;此时,吸入端单向阀打开,排出端单向阀关闭,污泥在负压作用下被吸入泵腔。
排出冲程
柱塞在驱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,泵腔容积急剧缩小,腔内压力升高;当压力超过排出管路阻力时,排出端单向阀打开,吸入端单向阀关闭,泵腔内的污泥被高压挤压至排出管路,完成一次输送循环。
通过柱塞的连续往复运动,污泥被 “间歇性但连续” 地输送至下游,且压力、流量可通过调节柱塞行程、往复频率实现好的控制。
咸阳华星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进泥柱塞泵在污水处理厂使用现场
二、针对污水处理厂的核心特点
污水处理厂的进泥(如浓缩污泥含固率 8%-15%、调理后污泥含固率 15%-25%)具有高粘度、高含固率、易沉降、含细小杂质(如砂砾、纤维) 等特性,普通离心泵(易堵塞、压力不足)难以适配,而进泥柱塞泵通过结构设计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:
咸阳华星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进泥柱塞泵在污水处理厂使用现场
核心特点 | 具体优势 & 设计适配 |
---|---|
强介质适应性 | 可稳定输送含固率≤30% 的高粘度污泥,泵腔、流道设计较粗(避免堵塞),过流部件(柱塞、阀座)采用耐磨材质(如不锈钢、陶瓷),耐受污泥中杂质的磨损。 |
高压输送能力 | 排出压力可达 0.8-2.5MPa(甚至更高),能克服长距离输送(如跨厂房)、高阻力设备(如板框压滤机进料口)的压力损失,保证污泥 “压入” 下游设备。 |
流量好的可控 | 流量与柱塞行程、往复频率成正比,可通过变频电机、液压调节系统实现流量无级调节(调节范围 5%-100%),适配污水处理厂污泥量波动(如早晚进水高峰导致的污泥量变化)。 |
低泄漏、环保性 | 柱塞与泵腔之间采用 “组合密封件”(如 V 型圈、U 型圈),密封性强,可有效防止污泥泄漏(避免二次污染);部分型号配备泄漏收集槽,进一步降低环保风险。 |
结构耐用性 | 传动部件(如曲轴、连杆)采用高强度合金材质,耐冲击;单向阀采用 “球形 / 锥形阀芯 + 弹性密封圈” 设计,启闭灵活,不易被污泥中的纤维、杂质卡阻。 |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(污水处理厂内)
进泥柱塞泵的应用贯穿污水处理厂 “污泥浓缩→调理→脱水→外运” 的核心流程,具体场景包括:
浓缩池→污泥调理罐
输送初沉池 / 二沉池的浓缩污泥(含固率 8%-15%)至调理罐,需稳定流量以保证调理剂(如 PAC、PAM)与污泥的混合比例好的。
调理罐→脱水设备
输送加药调理后的高粘度污泥(含固率 15%-25%)至板框压滤机、厢式压滤机,需高压(1.0-2.0MPa)将污泥压入滤室,是脱水环节的 “进料核心”。
消化池→后续处理
输送厌氧消化后的消化污泥(含固率 20%-25%,粘度更高)至脱水设备或污泥干化机,需耐受消化污泥中的微量腐蚀性气体(如 H₂S),因此过流部件需防腐处理。
污泥回流 / 转运
用于厂区内污泥的短距离转运(如从污泥储池到应急处理设备),适配间歇性、变流量的输送需求。
四、日常运维关键要点(降低故障、延长寿命)
进泥柱塞泵的故障多与 “污泥残留、密封磨损、杂质卡阻” 相关,日常运维需重点关注以下环节:
1. 定期检查与清洁
班前检查:查看密封件是否泄漏(如泵体周围有无污泥渗出)、单向阀有无卡阻(听运行声音,异常噪音可能是阀芯卡涩)、润滑油位(传动箱、液压系统)是否正常。
班后清洁:停机后用清水冲洗泵腔、吸入 / 排出管路(避免污泥在泵内干结,下次启动时导致堵塞或密封划伤);若输送含 PAM 的调理污泥,需彻底冲洗残留的絮凝体。
2. 易损件更换
进泥柱塞泵的核心易损件为密封件、单向阀阀芯 / 密封圈、柱塞,需根据污泥特性和运行时长定期更换:
密封件:一般 3-6 个月更换一次(若污泥含砂量高,需缩短至 1-2 个月),避免泄漏扩大。
单向阀组件:6-12 个月检查一次,若发现阀芯磨损、密封圈变形,需及时更换(否则会导致流量下降、压力不稳)。
柱塞:1-2 年检查一次,若表面出现划痕、腐蚀,需更换(避免划伤密封件,导致泄漏)。